http://f6.wretch.yimg.com/catsrunner/8/1707151750.jpg 

上禮拜趁著國慶日假期,跟好友若妤去看了期待已久的海角七號

假日的華納威秀人潮果真是不同凡響,

我們兩個下午一點半去買票,不是已經客滿了、就是座位不佳

於是,我們買了4點40分、位於中後方、位置不錯的票

這中間的三小時,我倆就在誠品跟雷諾瓦遊蕩

時間就在我對拼圖品頭論足一番和兩個推理小說迷興奮的互相推薦書籍後

不知不覺就到了電影進場的時間......





除了幾年前上映的魔戒外,我從未在電影院看到擠爆的人潮

整個廳滿滿的都是人,

跟那麼多人一起看電影,有好處也有壞處

優點就是可以觀察大家對電影情節各種不同的反應,或是相同的共鳴

缺點就是→真的很吵!!!

像我隔壁坐了三個很吵國中(高中?)男生 →討論音量都很大聲

電影進行中,A男不知說了幾次

「這部國片真是太讚了」

「很多人因為這部片去學電吉他喔!」


不然就是隨著電影的對白跟劇情提出問題:

「BOT是什麼阿?」

「那不是佩甄嗎?」

「你有看過那麼帥的郵差嗎?」

「阿!那個是!!!!!!草地狀元那個!我忘記他叫什麼名字了!」

↑我當下非常想直接告訴他,那個人叫做黃西田



後面的小孩就更妙了

明明是劇情很感人的地方,

女主角友子情緒崩潰用手捶男主角阿嘉(范逸臣)的胸口時

他們卻在後面一直笑............= =

笑到連旁邊的國中男生都在抱怨說,這裡又不好笑,幹麻要笑阿~

↑我很難得的,認同這群小男生的話


要不,就會開始有人用不小的音量說

「她不就是友子嗎?」

這時我實在很想跟他們說,

如果友子從1945年到現在都長這副德性,

那海角七號早就歸類為科幻片了吧 = =



============================================

分隔線,以上抱怨完畢,以下講感想

============================================



我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年沒有進電影院看所謂的「國片」了

如果連中資、港資佔大多比例的「臥虎藏龍」也算進去的話,

那也有6年左右的時間了.............





電影一開始,就是男主角阿嘉(范逸臣)拿著電吉他猛摔

用盡一切情緒發洩的道出:「操!操他媽的台北!」

接著就騎上他的野狼125一路從台北騎回故鄉恆春

一開場就是如此的高昂的情緒,

沒有任何電影配樂,

空氣中凝結著男主角在台北追逐夢想失敗的種種不甘心......

從這裡開始,相差50年的兩個時空及分散的故事線都被牽引在一起....





我印象最深的幾位人物



一、男主角阿嘉 (范逸臣):

為了追逐搖滾夢到台北的吉他手,

因為種種現實因素,放棄了音樂夢想

回到故鄉代替出車禍的茂柏當郵差送信

臉上總帶著自己懷才不遇和憤世嫉俗的眼神

有種因為放棄了音樂、所以放逐的自己的味道

(後在樂團中擔任主唱及吉他手)



二、茂伯:

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實在是太可愛了!!!!!

每次看到他那雙被老花眼鏡放大的眼睛,

再配上那些有如老頑童周伯通的言語&任性又認真的個性,

就覺得他實在是可愛到極點!!!

(擅長中阮<還是月琴?!>,本來擔任Bass手,但因太爛被換成打鈴鼓的)



三、友子(現代日本人,田中千繪飾演):

對於模特兒工作也是懷抱著夢想,

可總是變成打雜與翻譯,跟阿嘉一開始互看不順眼

後來卻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



四、友子(日據時期台灣人→當時的台灣因為皇民化運動,取日本名字是很普遍的情形):

片中對她沒有直接的描述,就連到最後,友子婆婆的臉都沒出現

出現的只有她那雙佈滿老人斑的雙手..........



五、馬拉桑:

一個致力推銷原住民小米酒的客家人,令人訝異的會彈 Bass

那種台灣人拼命工作、謙虛實在的精神在他身上表露無遺.....

(後擔任Bass手)



六、水蛙:

樂團中的鼓手,擔任黑手學徒,暗戀老闆娘

被友子嫌棄長的像昆蟲,但卻有一種質樸率真的可愛



七、勞馬(民雄飾演的魯凱族警察):

原本在台北是霹靂小組的一員,因工作時數過長

導致婚姻破碎,心碎回到故鄉恆春當小警察....

(後擔任吉他手)



八、明珠(林曉培飾演的飯店清潔人員):

友子的孫女,單親媽媽,育有一個人小鬼大的女兒,(女兒大大擔任鍵盤手)

女兒的父親是過去的日本情人,推定被那位日本情人拋棄

以至於會當著友子(現代)的面說「日本人懂什麼是愛」





九、中孝介:

墾丁春吶活動,當地飯店特地從日本請來的歌手

阿嘉、茂伯、友子等人也是為了要組成替他暖場的樂團

彼此之間才有了交集...................



十、當地代表洪國榮:

對阿嘉的關心如同父親,

最大的願望就是年輕人都能留在家鄉恆春打拼,

替中孝介暖場的樂團,也是他堅持一定要由恆春當地人組成

他那句「幹!誰說咱們恆春沒人材 !」→請自行換成台語

我想,台北國以外的 三、四年級生,應該都深有同感吧............










海角七號應該是我看電影以來,歡笑聲最沸騰的一部,

我和若妤也都笑的樂不可支,我甚至還把手捂住自己的嘴巴,

怕笑聲太大聲會丟臉...................

而這些會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沒有在台灣生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

這真的是一部100%台灣原味精神的電影

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髒話式的語助詞、台語特有的生動比喻

都讓同樣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的人深感共鳴

即使是我們這種七年級生,也能深深的認同劇中小人物的故事與背後的辛酸

原因無他,就是「真實」這兩個字 !!!

不像那些偶像劇,明明劇中設定是窮酸到1元都要計較的人

家中擺設不但又新又漂亮、而且很明顯可以看出許多物品是在 IKEA 購買的...= = 

不像那些鄉土劇,出現的人物永遠是商場強人、唬爛的失憶或小孩掉包的老梗

偶像劇的俊男美女也許很賞心悅目

鄉土劇的灑狗血劇情有時看起來也很過癮

但是,心中最深層那份悸動是無法被挑起的

反觀,海角七號不避諱的用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對話

呈現了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掙扎與不甘

也許有人會批評電影中的髒話過於低俗與不堪

但我卻認為導演把這些髒話用的非常巧妙

而且背後都有他的情緒與故事性

並非為了耍帥等原因而罵

舉個例,

如果阿嘉那種不甘心而罵出

「操!操你媽的台北」

換成是

「台北真是讓我受盡屈辱的城市!」

你們覺得哪一個比較貼近真實?那一個用法比較能讓你感動?


或是

茂伯原本那句「看!挖係國寶勒!」 →請用台語自行翻譯

換成是

你們怎麼可以不讓我這個國寶上台表演」

你們覺得後者能像前者那樣引來全場爆笑嗎?!

你覺得後者能讓人感受到茂伯有多想上台表演嗎?!

所以我想,導演並非刻意強調台語的粗俗

而是用這些「發語詞」加強人物的情緒、真實性

作為畫龍點睛的效果!







電影主要就是過去跟現在的兩個畫面交織著

過去的場景,全部都是男主角(日本)在船上寫信給友子(1945)的情境

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件,

訴說著男主角有多麼想留下來與友子共度餘生

但由於大時代的悲哀,身為戰敗國子民的自卑、窮苦教師的無奈

他不得不拋下友子回到日本...........

每次一從爆笑的現代場景跳回過去的船上場景時,

總是能深深感受到男主角那種深沉的哀傷與無奈

讓人心情不自覺 Down 了下來 ..................





劇中有好幾個讓我感動的場景以及對話:

------------------------------------------------------------------------------------

女主角友子(日.現代) 藉著醉意任由自己情緒在阿家面前崩潰的場景

那是第一次友子在別人面前卸下心防,

任性的將拳頭打在阿嘉的胸膛上,

同時哭訴著:

「我ㄧ個人從日本來到台灣,我那麼辛苦工作,為什麼你還要欺負我?

為什麼要欺負我...不要欺負我好不好..................」


阿嘉雖然一句話都沒說,可是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他也懂

因為他以前也是從恆春離鄉背井到台北打拼,可是始終得不到青睞....

看到這裡,我心中也深受感動,

我想,只要是負笈在外的學生都能體會這種感受吧.......


------------------------------------------------------------------------------------


這回換成阿嘉第一次在別人面前吐露心聲,

對象正好是友子,

「我努力了15年,可我還是失敗了,但我覺得我並不差」

我對這句話蠻有共鳴的,

這讓我突然想到「女王的教室」裡的一段名言,

據說全日本平均只有6%的人會得到幸福,

換言之,就是有94%的人是屬於失敗的那ㄧ方.......

可是,那94%的人都沒有努力過嗎?他們真的不如那6%的人嗎?

而我,也覺得我並不差。


------------------------------------------------------------------------------------

「今天海上出現了彩虹,

我多希望彩虹能連起你在的台灣和我即將要回去的日本 ............」


我覺得這是段話的意境很美,

有種「明月幾時有,千里共嬋娟」的意味在,

但比起同樣賞同一個月亮,我會更想踏上那座彩虹橋

走向我思念之人的彼端..............

-----------------------------------------------------------------------------------

中孝介對友子說:

「無須擔心雨天,而是期待雨後的彩虹」

很正面的一句話,

其實跟聖經上的一段話很雷同:

「與其抱怨玫瑰上有刺,不如感謝刺上有玫瑰」

尤其,我算是個十足的悲觀主義者,

若是一開始往糟的地方去鑽牛角尖,就會墮入負面的黑洞中不可自拔......

的確,要隨時提醒自己,

總有雨過天晴的一天,而且雨後的彩虹是那般清澈動人..................

------------------------------------------------------------------------------------

阿嘉抱著友子說:

「 你留下來,或是我跟你回日本!」

↑海報上的場景

阿嘉雖然不知道這些遲來50年的情書寫了什麼

但我想,他隱隱約約也感受到了老友子與日本教師間離別的傷悲

所以他才會為了把握眼前的人,不顧一切的說出這段話

阿嘉從一個可能連道別的勇氣都沒有的人

蛻變成敢勇於把握眼前的人..........

(我想50年前的日本男教師,也許在隱喻尚未改變前的阿嘉吧)



-----------------------------------------------------------------------------------


友子替樂團的每個人帶上象徵不同意義的原住民項鍊,並說出鼓勵的話

從一開始彼此不信任與敵意,變成互相鼓勵與信賴的團體.............

-----------------------------------------------------------------------------------


馬拉桑費力賣酒的各種場景,總是能打動我................

------------------------------------------------------------------------------------

春吶現場樂團表現成功亮眼、阿嘉向友子告白,中孝介與阿嘉合唱..........................

(我個人覺得中孝介的歌聲很像男版的元千歲)

------------------------------------------------------------------------------------

最後一幕,友子(1945)戴著男主角(日.1945)送她的白色毛帽,

全身穿著一襲顯眼的白色,

就是為了要讓船上的男主角能一眼就在送行人潮中認出她

男主角半蹲著、懷著不想被友子發現但又禁不住想看友子最後一面的複雜情緒

偷偷望著碼頭邊、全身白的亮眼的友子

友子其實發現了男主角在船上偷偷望著他

但友子彷彿知道,

男方是為了讓友子能忘記他才故意避而不見的用心

因此,友子也假裝她沒有找到船上的男主角,

就這樣,船就默默的開走.....................



------------------------------------------------------------------------------------



50多年後,這幾封從未寄出的情書

才由已過世男主角的孫女,將這些信件以及照片寄回台灣........

而這些原本因海角七號地址不復存在,需退還日本的信件

被阿嘉的好奇心攔截、友子(現代)的翻閱

終於送到了老友子婆婆的手上.............................................







最後那個1945年的畫面,讓我的眼淚不爭氣的滑落了下來

偷偷的看坐在身旁的若妤,也在靜靜的拭去淚水

整個電影院沒有一絲聲音...........................

而我,至今仍沉浸在電影的氣氛中

只要回想起友子刻意裝做沒看到的複雜神情

男方想看最後一眼又必須壓抑自己不能看的矛盾行為

總是讓我不禁泫然欲泣................




沒有一部電影是100%完美,像是導演想一次表達的東西太多

以至於電影一開始的故事線有些亂無章法........

必須一直看到最後,才能了解前面為何要做如此的鋪敘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

即使是一些和故事主軸較無關聯的簡短台詞

都還是讓我想細細咀嚼體會

因為,這些都是最貼近生活的語句~~





結論:

這真的真的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推薦指數:★★★★☆→之後 DVD低於300元時會收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柚子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